淺談公務用車駕駛員的行車安全問題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交通越來越顯現出特有的重要作用,行車安全也成為擺在駕駛員面前的重要問題。相較于私家車駕駛員,公務車駕駛員有其特殊性,處于工作狀態的公務車既關乎到單位的形象,又關乎到乘客、行人、車輛和道路兩側一切物體的安全。本文就公務車駕駛員的素質與公務車行車安全談一點粗淺認識。
一、安全行車應具備良好的素質
(一)保證車內衛生。作為公務用車駕駛員,會面對很多不同的乘客,有上級領導、客戶、單位同事等,保證良好的車內衛生情況,既給乘客舒適感,又讓駕駛員的駕駛環境是讓人心情舒暢的,反之,雜亂的駕駛環境可能會讓駕駛員心煩意亂,影響行車安全。
這就要求駕駛員平時要注意車輛清潔、保養,確保車內無雜物(有可能遮擋駕駛員視線或吸引駕駛員注意力的物件)。
(二)避免疲勞駕駛、帶病駕駛。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由于需要高度關注路況、車輛、行人、環境等,會讓駕駛員的神經處于緊張的狀態。人在疲勞的狀態下,會明顯出現精力不足、頭暈眼花、判斷力下降,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采取措施緩慢或不當,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在長途行車時,駕駛員必須做間隔性休息,連續駕車4小時,應停車休息不少于20分鐘。
駕駛員在出車前應保障足夠的睡眠時間,確保行車時精力充沛,特別是需要長途行車時,保障睡眠尤為重要。若感到身體不適,駕駛員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以便更換駕駛員,避免帶病行車。
(三)嚴禁酒后駕車。酒精可以麻痹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功能。根據清華大學碰撞實驗室的實驗顯示,酒精在人體血液內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及控制能力就會下降,尤其是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下降。據有關資料表明,當駕駛員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3%時,駕駛員的能力就開始下降,而達到1.5%時,駕駛能力會下降30%。
(四)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車習慣,開私家車,可以有個性,但開公務用車時,必須要遵循相應的規范。1.開車前先繞車輛一周檢查環境,關注停車期間是否有人或動物或其他的東西停靠在車輛周圍。排除行車隱患后,方可開車。xxxx年,局屬某單位駕駛員駕車在服務區休息后,沒有及時繞車檢查,未發現在車后停靠休息的旁人,險釀事故。2.雙手握方向盤,除做必要的操作外,雙手盡量不要離開方向盤。平常行車時,有人習慣右手握住方向盤,左手放在車窗上;也有人習慣左手握住方向盤,右手放在擋位上。正常行駛似乎并沒問是題,當遇突發事件時,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將受到直接的影響。3.駕車外出時,基本上都使用手機導航,方便又實用,但如何安全使用手機導航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使用手機導航時,有人將手機放在儀表盤、有人放在兩腿之間、有人放在中控臺上,這些都是會吸引駕駛員的注意力,影響安全行車。建議駕駛員在出發前先使用手機導航確定好行車路線,然后將手機固定在特定位置,行車期間不再操作手機,用“聽”代替“看”,確保行車安全。4.嚴禁帶情緒駕駛。情感對駕駛員的影響很大,積極的情緒可以調動身心的一切潛力,性情舒暢。可以提高駕駛效率;消極的情緒會讓駕駛員意志消沉、無精打采,使自制力下降,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有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若不能及時調理心理狀態,就容易開冒險車、斗氣車、英雄車,提高發生事故的概率。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車駕駛員,就要有強大而寬容的內心,避免好勝心理、表現心理、急躁心理、賭氣心理、過癮心理、僥幸心理、捉弄心里等,禮讓行車。
二、安全行車應確保車況完好
車輛入庫后和出庫前要檢查車輛,確保車輛在使用時車況良好。那怎么樣才算車況良好呢?車燈、剎車、電瓶、油箱、輪胎等應為正常,汽車“五油三水”(即:機油、剎車油、汽油、變速箱油、轉向助力油,冷卻液、雨刮水、電瓶水等)正常。現在電瓶大部分是干式的不再使用電瓶水,所以需要檢查電瓶有無虧電,發現故障及時更換。避免出現車輛免法啟動、路上拋錨等情況。
日常檢查中發現任何車況的問題都要及時向單位主管部門反映,做出檢修計劃,及時對車輛進行檢修,不能讓車輛帶“病”工作,及時排除隱患。
三、安全行車應確保臨危反應能力
俗話說,“十次事故,九次快”,這是駕駛員從數以萬計次血的教訓中總結出的,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交通設施建設迅速發展,道路越修越好,如何合理控制車速是駕駛員必須探討的一個課題。事實表明,車速越快,處理緊急情況的時間就越短。如果在行車中,一旦出現行人、 自行車橫穿馬路等瞬息萬變的道路狀況時,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正確地感知和判斷處理情況,這樣一方面將會喪失避險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一但發生事故,其撞擊力增大,將會加劇人員傷亡和加重財產的損失。
另外,制動失效也是一重大安全隱患。2017年,局屬某單位一輛公務用車在來賓境內因為雨天車速過快導致制動失效,與另一輛小貨車發生碰撞,造成3人重傷,1的輕傷的事故。若是特大型客車、載貨車造成的損失將更為嚴重。因此,制動失效時,應采取正確的處置措施:下坡制動失效時, 反應要快,要把穩方向盤,快速搶檔,與駐車制動配合減速,再利用地形停車。若不能用本身機構控制車速,可利用路旁的巖石、樹木等造成阻力或車體向一側山邊靠攏,利用摩擦減速。平路制動失效時應使用駐車制動(不要猛拉)與搶檔相結合靠邊停車。當遇到漫水路,漫水橋時,應停車觀察水情,確定能通過時再行駛,行駛中途不要停車,防止發動機、排氣管進水致使發動機熄火。因此,正確把握好車速,提高在各種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能力,是減少事故的一個重要手段。
四、安全行車應加強學習
學習交通法規是行車安全的基本保障。交規學習是考取機動車駕駛證的第一課,由此可見之重要性。公務用車駕駛員一般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司機”,但絕不能因此而忽視對交規的學習。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交規”實行后,連續變更車道、開車操作電子設備、乘車人不系安全帶、違規使用遠光燈等行為都將被處罰,駕駛員的違法違規駕駛的成本也相應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駕駛員的安全意識。要想避免被扣分、罰款,就要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牢記《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只有駕駛員高度重視,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安全行車的經驗教訓,真正做到“汽車一發動,心中裝群眾,油門一踩,安全腦中擺”,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就會大大減少,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將會降低到最低。這樣就會對社會的安定、單位的經濟快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呂世陽 黃翔宇)